太極拳有數個不同家派, 但起源相同理論一樣, 因此基本要求是沒有太大分別, 並有許多相似之處。 然而,每個家派都有各自不同風格,都有其自己的特點。我們會介紹一下現在所教授的各派特點。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原創於17th 世紀明末清初,河南温縣陳家溝陳王庭。是古老的拳種,其他各式派的太極拳如: 楊式、吴式、武式、孫式, 都是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的。陳式太極拳現今主要流傳一路及二路炮捶。
陳式太極動作剛柔相濟、快慢相间, 蓄發兼備, 由於要求馬步大及坐得低, 而且動作變化大,全身不斷要做轉動螺旋動作, 對比其它各式太極拳的動作稍為複雜一點。
陳式太極拳由於身體動作變化較大, 難度略大一點, 因此之故更能充分地達到煅練的目的, 初學者應先學以柔為主較為簡單的第一路拳,之後再學更多發勁難度稍大的第二路拳,以期達到循序漸進及剛柔相濟的效果。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楊健侯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而成。其風格舒展流暢,以鬆、緩、柔的風格為主。身體內部的貫斂及大開大合是其特點, 優雅柔和及靈動而沉隱的開合動作, 所有動作皆是由內往外傳递,練習到一定程度整個身體有如海浪般湧動, 連綿不斷, 無斷續處無停頓處。以意帶氣以氣領身令人有一種心身舒暢的快感,給人一種在夏日微風中盪漾的楊柳枝條般的舒緩感。
楊式太極簡潔易學。拳架可高、低之分,適合男女老少。初學者可根椐自己条件而調節運動學。既適合體力較好者又適合體弱者, 故而楊式太極拳是當今世界上練習最廣泛的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是從楊式太極拳發展和創新而成的。是始創於滿族人吳全佑。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 精緻典雅。它的敏捷動作,延伸的姿勢,獨特的步法,斜中寓正,以及對身體內動(內勁)的要求吸引了全世界的很多練習者。
吳式太極的步法特別,偏窄而腳指方向平行, 所謂"川字步型, 斜中寓正"也 。整個套路動作相對較小且緊湊。在吳式中有一個“傾斜但伸展”的特徵,練習者需用意保持從頭頂到後腳跟的整体拉伸。吳式太極保持下半身穩定,上半身柔軟舒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完全放鬆和穩定的基礎上,才能抵消上身的拉力。練習吳式時,身體向前伸展,向後擺動,由於內動及肢體的特殊要求之故, 因此對腰腎部位的强壯有很好作用。
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是創始於河北完縣人孫祿堂, 孫祿堂有深厚的形意拳及八卦掌的根基, 後又從郝為眞處學習太極拳, 得三家拳術之精義, 融會一體而創出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動作敏捷自然, 進步必跟, 退步必撤。練習時如行雲流水, 綿綿不斷。轉換處每有"開"、“合"相接, 因而稱之開合活步太極拳。孫式太極架子較高, 動作不大, 适合各種年齡不同體貭人士練習。
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 由武禹襄先生編創。其拳式小巧緊湊, 樸實無華, 人稱幹枝老梅。練習要求用意氣的變換帶動外形運動, 强調內勁的轉換, 要做到提起精神, 周身一家, 開合有致, 分清虛實, 氣勢飽滿。
起、承、開、合是每一架式的重點及指導方向, 飽滿無缺, 富於變化, 外柔內剛, 內外相合達到意氣勁高度和諧統一的效果。
由於武式太極拳對內勁的要求較高, 故學者要細心學習, 耐心體會。